2024-04-19
近日,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发布第一代地震科普大模型——“QuakeGPT1.0”。"QuakeGPT1.0"基于阿里云通义千问开源模型打造,是一款互动性很强的大模型,专注于向公众普及地震科学知识。这是语言大模型在地震行业垂直领域落地的经典案例,也是大模型在地震科普领域的首次应用。
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科普的难度相应提高。地震学涵盖如地球内部结构、板块运动等深奥概念,这些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往往难以理解。因此,在进行地震科普时,既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专业性,还需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、图示及实际案例,将抽象的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式,以便公众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并接受。而当地震发生后,公众的关注度通常会迅速上升,科普需求也显著增大。 "QuakeGPT1.0"尝试解决这些难题。依托阿里云Qwen-14B-Chat模型,“QuakeGPT1.0”基于海量地震领域数据,如地震知识数据集、自我认知数据集、强化训练集、奖励模型数据集与地震知识库等完成训练,训练后的QuakeGPT具备了更加丰富的领域知识,在地震科普专业能力上表现突出。
目前,由“QuakeGPT1.0”支撑的地震科普数字人“QuakeMan”(简称小Q,中文名小奇)已经投入使用,数字人“小Q”是“QuakeGPT1.0”的一个IP形象和“代言人”。为了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,团队推出数字人“小Q”的微信号,公众可以通过添加“小Q”的微信进行互动,“小Q”可以随时随地倾听问题,准确、专业、有趣、高效地给予回答。
在科普知识、震例分析、资料查询等方面,“小Q”展现出了相较主流通用大模型更加精准和专业的能力,其回答更加全面、具体。
“小Q”通过学习海量地震领域数据,还将不断进化,目标是成为了一名值得信赖的“地震科普小助手”。同时,团队还开放了地震科普大模型的API,以更好地服务第三方应用扩展需求,提供精准的学习与防灾建议,丰富公众的用户体验。 地球所团队还在不断扩展“小Q”的功能,提升“小Q”的知识储备、算法水平和表现力,结合虚拟数字人的语言、动作和表情,实现与公众的交互,更直观、生动、高效地为公众提供防震减灾科普服务,显著提升科普教育的趣味性、吸引力和效能。